名米兰体育- 米兰体育官方网站- 世界杯指定投注平台家话巨匠|刘万鸣:蒋兆和的艺术精神与时代研究
栏目:米兰体育官网 发布时间:2025-07-29

  米兰体育官方网站,米兰体育平台网址,米兰体育官网链接,米兰体育app下载网址,米兰,米兰体育,米兰集团,米兰体育官网,米兰体育app,米兰体育网页版,米兰真人,米兰电子,米兰棋牌,米兰体育APP,米兰体育下载,米兰体育APP下载,米兰百家乐,米兰体育注册,米兰体育平台,米兰体育登录,米兰体育靠谱吗,米兰平台,米兰比賽,米兰买球虽然“徐蒋体系”的开创性在很大程度上以西方的造型观为依据,也就是西方的素描,也可以说西方的素描直接影响了中国画的造型观以及观察方法,并在中国画的教学中形成了一种普遍认知,即素描成为中国画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一环。蒋兆和作为“徐蒋体系”的重要代表人物,他的艺术生涯深受徐悲鸿的影响,以中国传统绘画和书法以及中国民间的擦碳画像为其创作的基础。创作中,蒋兆和巧妙地融入了西方素描的技法,但他并非简单地照搬西方素描的造型方式,而是将其与中国传统笔墨技法和线性艺术相结合,形成了一种全新的绘画语言。具体来讲,蒋兆和非常注重线性艺术的表现,他的笔法深受中国传统书法的影响,线条灵活而有力,能够生动地勾勒出人物的轮廓和动态。

  蒋兆和不仅是一位杰出的画家,还是一位艺术领域的多面手。20世纪20年代初,蒋兆和前往上海谋生,他曾从事橱窗、广告、时装设计等工作,同时自学了西方素描、水粉、油画和雕塑。1928年,经黄警顽引见,在黄震之的寓所,蒋兆和第一次见到从法国游学归来的徐悲鸿,也让徐悲鸿看了他的油画自画像和人物素描,并获得认可。徐悲鸿曾对蒋兆和说:“时代在变化,艺术也应该随着时代发展,可是许多画画的人脱离现实,不从真实的人出发,对人物观察得很不够,连形体结构也画不准,像你这样从真人写生出发的在中国还少见。”“在艺术上要走写实的路,应该在我们国家多培养这样的人才。我学西画就是为了发展国画。”(刘曦林:《艺海春秋——蒋兆和传》,26、27页,上海书画出版社,1984)这些思想无疑对蒋兆和产生了深远影响。同年,蒋兆和被南京中央大学艺术教育科主任李毅士聘为该校图案教师,在这里,他有机会住在徐悲鸿藏书室,阅读了大量西方画册,并创作了系列油画,如《苦役》(又名《陆地行舟》)、《黄包车夫的家庭》,通过描绘黄包车夫及其家庭的艰苦生活,展现了社会底层人民的苦难和无奈。同时,因其有从事装饰画、图案画的经历,这一时期的作品在色彩运用、光影处理和构图安排上具有一定的装饰性元素,这些元素为作品增添了一定的视觉美感和表现力,但并未掩盖其现实主义的核心精神。

  除了绘画,蒋兆和还是一位杰出的雕塑家。1930年,蒋兆和任上海美术专科学校教授,此间开始创作雕塑和水墨人物画写生。四年后,蒋兆和被学校解聘,黄震之得知这个消息后非常同情他的遭遇,便请蒋兆和去他家暂住。为表感谢,蒋兆和为黄震之制作了一尊塑像。这件雕塑作品以写实手法塑造了一位儒商的风采,衣纹的处理上能看到中国画线描技巧的影响。我有幸从蒋兆和家属那里借来了这件雕塑,放在我的身旁近距离地鉴赏,整件雕塑生动感人,可以感受到蒋兆和对黄震之的感激之情,这种感恩之心,正是蒋兆和美德的体现。艺术家要有一颗感恩的心、真诚的心,这样创作才更容易打动人。我时常细细品读蒋先生的这件作品,感叹他敏锐的观察力和高超的表现技法。

  20世纪30年代的上海,左翼文艺运动如火如荼,鲁迅先生推介的德国女版画家凯绥·珂勒惠支的作品也深深地影响了蒋兆和的艺术观。蒋兆和回忆说:“在上海这段时间,受到五四运动的影响、左翼文艺运动的熏陶,才渐渐地认识了艺术和社会的关系,知道了爱国,这在当时是很自然的潮流。我对普罗艺术与现实主义,有一种朴素的感情。根据我自己的经历,我深切地感受到人间生活的痛苦,我就想用画笔真实地表现穷苦人民的生活。我并不是站在人民之外的一个同情者或者人道主义者。对我来讲,离开了人民群众、离开了生活,艺术则无从谈起。”(刘曦林:《艺海春秋——蒋兆和传》,33页,上海书画出版社,1984)1932年1月28日,“一·二八”淞沪抗战爆发,作为战争的亲历者,蒋兆和怀着激动的心情为抗日英雄蔡廷锴、蒋光鼐创作了油画肖像,这两张画被上海良友出版社大量印刷发行全国,成为当时中国销数最大的画片之一。2014 年蒋兆和110周年诞辰之际,中国国家博物馆主办了“不尽丹心——蒋兆和110周年诞辰纪念特展”,得到了蒋光鼐家属的支持,并将《蒋光鼐像》捐赠给了中国国家博物馆,现已成为国家一级文物。我在中国国家博物馆工作期间,有幸多次近距离欣赏这件作品,着实令人感动。

  《与阿Q像》是蒋兆和对单体人物的写生和深入刻画,展现了他对人物结构、神态的精准把握以及独特的笔墨风格。在《与阿Q像》中,蒋兆和已经确立了自己独特的笔墨风格和人物画特性。他对线条和体面关系的处理、人物结构神态的描绘都展现出了高超的艺术技巧。这种风格在后来的《流民图》中得到了进一步发扬和深化。《流民图》虽然描绘的是群像,但在笔墨处理、线面关系、人物神态的刻画上都与《与阿Q像》有着一脉相承的关系。更重要的是,两幅作品都蕴含着蒋兆和深厚的家国情怀。在《与阿Q像》中,蒋兆和通过细腻的人物刻画,传达了对社会现实的关注和思考。而《流民图》则更是将这种关注和思考推向了极致,通过描绘战乱时期流民的苦难生活,展现了蒋兆和对国家命运的忧虑和对苍生的关怀。这种家国情怀在两幅作品中都得到了充分的体现,也是它们共同的精神内核。

  2024年7月,蒋兆和的家属蒋代梅、蒋代明、蒋一辉和毛志松,以崇高的社会责任感将蒋兆和的代表作《与阿Q像》无偿捐赠给中国国家画院。中国国家画院为此举办了隆重的捐赠仪式,数百位各界人士共同见证了这一历史时刻,在场的每一位领导、艺术家都为之动容。《与阿Q像》是蒋兆和绘画作品中的经典、是中国美术史的经典,这幅作品收藏于中国国家画院,对深入研究蒋兆和的笔墨语言及学术价值具有深远意义,对推动中国国家画院乃至中国美术界的创作将发挥积极作用。这场捐赠仪式另一严肃目的就是提醒中国国家画院的画家和所有的艺术家要向经典致敬、向经典学习。为此,中国国家画院提出了经典引领、品格立院的理念,希望艺术家关注经典、关心品格、关怀人民、关切现实,让自己的创作始终与时代、与人民、与现实紧密相连。

  在蒋兆和的历史人物画中,陶渊明、李白、杜甫、苏轼等人物的形象栩栩如生,他们的神态、举止都透露出一种超凡的气质。这些作品不仅展现了蒋兆和深厚的艺术功底,更体现了他对古典文化的深刻理解与热爱。同时,通过这些作品,我们也能隐约看到蒋兆和自己的影子,感受到他内心的波澜与追求。正像他所说:“我画历史人物,不是要逃避现实生活。中国是几千年的文明大国,没有古代文学家、艺术家、科学家,怎么能形成中国高度文明的历史?画古人,看他当时与国家、与民族、与人民的关系,有利于激发现代的青年,教育青年一代,要有民族自豪感、民族自尊心和正义感,使青年一代对中国的历史、文化要有所知。表现古代优秀的历史人物,正是为了发扬民族精神,以几千年的文化激励后人。”(欣平:《白居易诗意》解析,2017年)蒋兆和的人物画作品为我们树立了典范,成为时代经典。他与徐悲鸿等前辈艺术家一样,都密切关注时代的呼声,用画笔记录下了不同时代的风貌与精神。因此,在研究蒋兆和的艺术时,我们需要依据他创作的年代去考察,理解他在不同历史时期的思想与心声。